top of page

夏令時帶來的健康風險及應對策略

  • Writer: 大丹佛傳媒
    大丹佛傳媒
  • Mar 6
  • 2 min read


3月9日(周日)淩晨 2 點開始,美國大部分地區將開始進入夏令時,時鐘調快一小時。少睡一小時不僅會讓人們在第二天感到疲倦和煩躁,還可能危害健康。


晝夜節律的生理基礎


人體大腦通過感知日光與黑暗調節生物鐘,形成約24小時的晝夜節律周期。


這一機製決定了人體清醒與困倦的交替模式,並且這一模式會隨著年齡增長發生變化——兒童普遍早起,而青少年則常出現晨間喚醒困難。


晨間的陽光是重置晝夜節律的關鍵信號,傍晚時褪黑素的分泌量激增則會觸發睡意。然而,夏令時帶來的傍晚光照延長會延遲褪黑素的分泌高峰,導致生理周期與外部環境脫節。


夏令時帶來的多重健康風險


夏令時引發的晝夜節律紊亂可能造成持續性睡眠障礙,並與心血管疾病、認知功能減退及肥胖等健康問題密切相關。


美國交通死亡數據分析顯示,春季夏令時調整後數日內清晨時段致命車禍發生率顯著上升,主要歸因於群體性睡眠不足。


針對心血管領域的研究則發現,夏令時實施後的首個周一心臟病發作病例增加,隨後兩天的中風風險同步升高。醫學界普遍觀察到,周一清晨本就是心臟病發作的高發時段,此時血液黏稠度升高,而晝夜節律的突然改變可能進一步加劇高危人群的血壓波動。


適應夏令時的科學建議


為減輕夏令時調整帶來的負面影響,睡眠專家建議在夏令時開始的前幾天就開始逐步調節作息:每日將就寢與起床時間提前15-20分鐘,並在夏令時實施首周增加晨間戶外光照,利用自然光線幫助生物鐘重新同步。同時調整用餐、運動等日常活動時間,通過行為信號強化晝夜節律的適應性。


需特別註意的是,午後小睡、咖啡因攝入以及電子設備的藍光暴露等行為均可能幹擾生理節律的調整進程。


關於夏令時的爭議


近年來,美國社會一直在探討是否應廢除夏令時。


過去幾年間,《陽光保護法案》(Sunshine Protection Act)主張永久實行夏令時,但該法案在國會屢次受阻;今年該法案又被重新提出。


美國醫學會與睡眠醫學會則指出,全年采用標準時間更符合太陽運行規律及人體生物學需求,有助於維持穩定的晝夜節律,而夏令時則會加劇睡眠問題與社會健康負擔。

Comments


  • Facebook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